年輕的易卜生開始憎恨自己的出身。不滿20歲時,有一次喝多了酒,在極度沖動的情況下,宣稱他不是他父親的兒子。而從1853年他滿25歲以后,再也沒有和父親聯(lián)系,也不再和父母見面。他同家庭的唯一聯(lián)系是他妹妹,可是即使是這位妹妹給他寫信,他一般也過3個半月才回。但這個絕情的年輕人非常勤奮,只要有一點時間,他就讀書。當(dāng)他成為作家后,依然喜歡早晨4時起床,在天氣熱起來之前在樹林里或公園里散步。太陽升高時候,他已經(jīng)坐在書桌上了,盡可能不間斷寫作直到一天結(jié)束。一位和他相熟的婦女注意到,盡管他很愛喝酒,但是在寫作期間,他滴酒不沾。
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沖動鼓舞著他。20歲時,他寫作了第一個劇本《凱替萊恩》,劇本的開頭幾行是:“我必須!我必須!有個聲音在我靈魂深處發(fā)出命令,我必須遵照它的吩咐?!眲P替萊恩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陰謀家和叛國者,但是易卜生把他寫成了一個悲劇英雄——因為他背叛了他的國家。從某種角度上說,易卜生也是一個叛國者。36歲離開挪威后,他27年沒有回過挪威。
對于“凱替萊恩”這種人物類型的偏愛,易卜生在成熟時期的劇作《人民公敵》里表達得更明白:“多數(shù)派從來就不正確……構(gòu)成大多數(shù)的都是傻瓜……多數(shù)派有勢力,可是真理卻在像我這樣少數(shù)人、個別人這邊?!痹诤髞淼臍q月里,易卜生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少數(shù)派”。他在自己的劇本中挑戰(zhàn)一切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和權(quán)威,挑戰(zhàn)大多數(shù)人的道德?!恫继m德》里他質(zhì)疑基督教;《社會支柱》里他諷刺令人尊敬的“成功人士”;《群鬼》里他打破了父親的權(quán)威和家庭的價值;《玩偶之家》里他讓婦女離家出走。正如凱替萊恩一直受抨擊一樣,從那時開始,易卜生的劇本只要不銷聲匿跡,就會受到批評家的責(zé)難和觀眾的噓聲。1891年在倫敦首演《群鬼》的時候,有評論家把它貶為“一條露天的臭水溝,一個討厭的傷疤,一個糟糕的作家,一部令人反感的卑劣劇本”。事實上,這是很公平的事。易卜生怎樣在劇作中批評這個社會,社會就怎樣回應(yīng)他。更何況,這難道不正是他所期望得到的反應(yīng)么?1881年他寫給出版商的信說:“《群鬼》可能引起某些社會集團的驚慌……假如不是這樣,我當(dāng)初就不必要寫它了?!?/p>
矛盾的培爾·金特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最著名的劇作之一,很多人將之視為婦女解放運動的動力之一。1888年,為了感謝他在《玩偶之家》中安排娜拉出走,挪威婦女權(quán)利同盟請他參加宴會,然而他的發(fā)言卻是:“我不是婦女權(quán)利同盟的成員,我所寫的一切東西都毫無有意搞宣傳的想法?!?/p>
按照易卜生自己的解釋:《玩偶之家》不是為任何人,任何組織說話,而是在追求“人的自由”。他說過:“關(guān)于自由,我唯一關(guān)心的事就是為它奮斗。為了贏得自由,別的自由都不放在心上?!薄锻媾贾摇氛嬲胝f的,是“除非婦女同樣是自由的,否則男人也不能成為‘自由’的人”。是不是可以反過來理解,易卜生之所以號召婦女走出家門追求自由,終極目的或許不過是:婦女自由了,男人也就自由了?
事實上,這或許才是他的本意。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易卜生不愛自己的家庭和妻子。1862年,34歲的易卜生把自己寫進了《愛情的喜劇》,主人公法爾克是易卜生的發(fā)言人。當(dāng)時,他剛剛訂婚兩年,可是他卻在劇本寫這樣的臺詞:“愛情和光漆一樣,時間長了就會褪色的?!薄澳銜詾槟鞘钦娴拿??7年前,我在辦公室里偷偷寫情詩?!毕袼泻门艘粯樱钠拮映錾眢w面人家,賢惠能干,易卜生不斷在公開場合稱贊她:“她正是我需要的那種性格的人——慷慨大方而且痛恨卑賤委瑣的事情?!笨墒?,他從來沒有表達過他對她有愛情。那么,他愛的威尼斯姑娘埃米莉·巴爾達赫呢?易卜生60歲遇到她時,她只有18歲,易卜生稱呼她為“九月生命的五月陽光”。1927年,埃米莉?qū)σ撞飞膫饔涀骷彝嘎叮撞飞霸蛩汶x婚并與她結(jié)婚,他們打算周游世界。但早在1895年,易卜生曾在一封信里向妻子保證絕無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