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重口老太和小伙乱,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中國日報網(wǎng)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古時候天熱達44.4℃?古人如何應對高溫天

2013-08-28 17:38:37 來源:北京晚報
打印文章   發(fā)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古人如何應對

極端高溫天氣

據(jù)統(tǒng)計,在公元1911年以前的1000年間,中國歷史上典型的“炎夏”有19次。遇到如此極端高溫天氣咋辦?宋人釋子益的選擇是,“北窗一枕黑甜余,細聽松風雜流水”,這即是古人“戰(zhàn)高溫”的一種態(tài)度。當然,朝廷也會采取相應措施。雖然沒有高溫預警機制,但官府會讓老百姓減少外出和勞作,給受災人口補助,以幫助大家過夏天。如《宋史·真宗紀二》中記載,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盛暑,減京城役工日課之半”。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皇帝趙恒(真宗)親自下圣旨,在京城的打工者每天工作量減少一半。

在“熱災”發(fā)生時,有的朝代還會開展慈善和救濟活動。如唐貞元十四年,朝廷便“出太倉粟賑貸”;在史上最熱的乾隆八年夏天,乾隆皇帝曾命令有關官員采取救助措施,在北京的“街上和城門發(fā)放藥物”,以減少中暑和死亡。

此外,過去迷信認為,出現(xiàn)極端天氣是天神對人間君主的警示和懲罰。因此有的皇帝會檢討自己的施政過失。一是懲罰自己,減少飲食,即所謂“減膳”。如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六月“炎旱”,《魏書·天象志》記載,當時的皇帝元詡(孝明帝)便是“減膳”。二是“慮囚”,即復審牢里的囚犯,糾正冤假錯案。《新唐書·高宗紀》記載,李治(高宗)當皇帝的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七月,天氣特熱又遇大旱,李治除了“減膳”,還“遣使慮囚”。

連皇帝都“檢討”了,如果主政官員在高溫季節(jié)犯有過失或不作為,當然更要被問責。唐貞元十四年夏天,皇帝李適(德宗)曾將犯有瀆職過失的長安市市長(京兆尹)韓皋撤職。

聲明:“一方鉤沉”欄目文章系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先生供本報專稿,摘轉請務必與作者本人聯(lián)系。

編輯: 許銀娟 標簽: 七月流火 熱災 天太熱 公元 景德元年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醫(yī)途中 廁所內莫名猝死

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

西雙版納:萬人潑水喜迎傣歷新年 歡騰場面蔚為壯觀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

精彩熱圖

西安一公交司機和貨運司機當街廝打 乘客無語了

中央巡視組海南接訪點 群眾排隊來訪[組圖]

圖片故事:90后入殮師只為留下永恒美麗

南京“棄嬰島”三夜蹲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