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推薦> 哈馬斯7日回復是否接受以色列長期?;饏f(xié)議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網(wǎng) 曾招募80余女人彈 | 辛普森因綁架罪等被判33年監(jiān)禁 | 五角大樓明年計劃招募千名外籍醫(yī)護 | |
戰(zhàn)爭與恐怖連環(huán),巴以和平無望
2004-01-05 09:54:46
王鎖勞 2001-12-24 21世紀以“美國世紀”的大模樣開局。10年前的蘇聯(lián)解體只是目前格局的開場白?!?·11事件”和隨后的阿富汗戰(zhàn)爭鞏固了自那時起興起的新二元世界的現(xiàn)實觀———美國為首的文明國家與恐怖分子或“流氓國家”的對立。然而,把一種現(xiàn)實觀當作現(xiàn)實本身,無疑是成問題的。把形態(tài)各異的沖突都看作這種現(xiàn)實觀所描述的沖突,更成問題。巴以沖突是一個例子。在充斥著江湖權術的國際變局中,與其說文明的沖突,不如說利益的沖突。在力量失衡、價值缺席的時候,全球民主還只是擬議中的課題。 阿拉法特委曲求全 耶路撒冷時間12月16日晚上7點,即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教開齋節(jié)開始不久,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向全體巴勒斯坦人民發(fā)表電視講話。一方面,他強烈譴責沙龍總理領導的以色列右翼政府以反恐怖為借口,蓄意向巴勒斯坦人民和自治權力機關發(fā)動戰(zhàn)爭,拒絕 12月15日,即阿拉法特下令?;鸬那耙惶?,美國政府召回了派往中東的特使———前美國中央總部司令、四星上將津尼。津尼自11月26日抵達中東以來,不僅未能實現(xiàn)巴以雙方?;鸬钠D巨使命,反而目睹了一系列嚴重的恐怖襲擊和反襲擊事件。三周的調(diào)停努力一再付諸東流,津尼感到無能為力,被迫回到華盛頓述職。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指責巴勒斯坦方面應當對津尼調(diào)停使命的失敗承擔主要責任,他批評阿拉法特及其領導的自治權力機關未能阻止哈馬斯和圣戰(zhàn)組織接連襲擊以色列無辜平民,表示津尼直到條件成熟后才會回到中東繼續(xù)履行使命。美國總統(tǒng)布什則直截了當?shù)赝ㄟ^媒體對阿拉法特說:“假如你想要和平,你就必須運用你的權力,動用你的安全部隊,將那些阻礙和平的謀殺分子繩之以法。”布什還補充說:“全世界都期待著阿拉法特主席的行動,我也一樣?!?/p> 眼看著美國政府要人的立場在朝著不利于他的方向轉(zhuǎn)變,阿拉法特如何能夠做到心平氣和與無動于衷?美國是1991年10月馬德里和會的主要發(fā)起國,沒有美國的參與和支持,中東和平事業(yè)不可能維持到如今,阿拉法特也不可能結(jié)束多年的流亡生涯而返回到巴勒斯坦。美國固然難以改變一貫偏袒以色列的既定政策,但有時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會對巴勒斯坦人暗送秋波。例如,“9·11事件”在美國發(fā)生以后,本·拉登的發(fā)言人曾公開表示,“只要你們(美國和英國)不停止支持猶太人,……挾持飛機的行動就不會停止?!泵绹@然意識到,長期奉行的偏袒以色列的中東政策可能是美國遭到恐怖襲擊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再次遭到恐怖襲擊,同時也為了安撫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對于美國即將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不滿情緒,布什總統(tǒng)于10月2日發(fā)表講話,明確表示:只要以色列生存的權利得到尊重,美國的中東和平計劃中始終包含著建立“巴勒斯坦國”的設想。 布什政府宣布派遣津尼出使中東是在11月19日,此前塔利班政權于11月13日放棄了首都喀布爾,向南部重鎮(zhèn)坎大哈收縮,美國在阿富汗戰(zhàn)場取得了重要戰(zhàn)果。此時派遣津尼出使中東,顯然出于布什政府對反恐怖戰(zhàn)爭長期性的認識。美國人十分清楚,即便消滅了本·拉登和他的基地組織,也并不意味著恐怖分子從此銷聲匿跡。只要巴勒斯坦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就始終存在著美國再次遭到恐怖襲擊的可能性??墒墙蚰嵩谥袞|的調(diào)停努力一再受挫,布什政府能不感到焦急嗎?布什政府無法對哈馬斯、圣戰(zhàn)組織這些極端組織發(fā)號施令,只能給阿拉法特施加沉重壓力。阿拉法特面對的壓力不僅僅來自美國,還來自對巴勒斯坦建國事業(yè)比較理解和支持的歐洲國家。12月10日,歐盟15國外長在布魯塞爾通過決議,要求阿拉法特解散哈馬斯和圣戰(zhàn)組織,宣布停止針對以色列的暴力起義行動。阿拉法特對此不能不認真考慮,頒布停火令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哈馬斯以色列生死戰(zhàn) 阿拉法特在電視講話中呼吁沙龍政府響應他的停火令,使用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爭端??墒巧除垖Π⒗ㄌ氐闹v話不屑一顧,他在對利庫德集團成員講話時說,他注重的是阿拉法特的行動而不是講話。這表明沙龍對阿拉法特的講話不以為然,他不會輕易放棄武力鎮(zhèn)壓的 不幸的是,雖然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主流派放棄了針對以色列的武裝斗爭,但來自民間的哈馬斯和圣戰(zhàn)組織卻堅持走武裝斗爭的道路,主張以暴力對付暴力,直到收復被以色列占領的全部領土。自沙龍2001年2月6日出任總理以來,巴以沖突明顯比過去幾年嚴重和激烈得多,不僅巴勒斯坦人血流成河,以色列無辜平民也傷亡慘重。 以色列政府對哈馬斯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1月24日,以軍向哈馬斯頭號軍事領導人馬哈穆德·艾布·哈努德乘坐的汽車發(fā)射導彈,當場將哈努德以及兩名副手炸死。消息傳來,哈馬斯成員怒不可遏,發(fā)誓向以色列瘋狂報復。在隨后的一周內(nèi),哈馬斯在特拉維夫、海法、耶路撒冷等地連續(xù)發(fā)動了一系列人肉炸彈襲擊,短短幾天內(nèi)竟然炸死28人,炸傷230多人。哈馬斯屠殺無辜平民的行為遭到了整個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當時正在美國訪問的沙龍自然獲得了布什總統(tǒng)的“同情”和“慰問”。 沙龍回國后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定性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實體”,將阿拉法特本人定性為“真正的恐怖分子”。隨后沙龍派出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全面鎮(zhèn)壓。以軍侵入到巴勒斯坦自治區(qū),搜捕哈馬斯武裝分子,炮轟阿拉法特在加沙的官邸,擊毀阿拉法特的直升飛機。阿拉法特自知對哈馬斯屠殺以色列平民負有一定責任,故此對以軍的猛烈打擊不作抵抗。不僅如此,他于12月3日宣布巴勒斯坦全境處于緊急狀態(tài),逮捕了80多名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以這種實際行動向世人表白,他同恐怖分子已經(jīng)劃清了界線。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巴勒斯坦極端分子毫不理會阿拉法特的良苦用心,于12月12日又向開往約旦河西岸伊曼紐定居點的189路公共汽車猛烈開火,致使8人死亡,30人受傷。肇事者竟然是阿拉法特嫡系部隊———法塔赫屬下“阿克薩烈士旅”的3名成員。盡管阿拉法特立即宣布關閉哈馬斯、圣戰(zhàn)組織等所有極端組織的一切辦公室,沙龍政府還是宣布阿拉法特是一個“不相關的人”,以色列政府今后將不再與他保持任何聯(lián)系。沙龍政府從此可以不用考慮阿拉法特的立場,隨時鎮(zhèn)壓敢于襲擊以色列的任何巴勒斯坦人。 在阿拉法特的電視講話中,筆者注意到,他幾乎是在懇求巴勒斯坦人顧全大局,停止一切襲擊行動,不要給沙龍政府制造任何鎮(zhèn)壓的借口。可惜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不給阿拉法特任何情面,哈馬斯成員賽德·西亞姆公開表示,將繼續(xù)“進行反抗,直至以色列停止對我們領土的入侵”。在這種以色列平民不斷遭到襲擊的情況下,試想能夠指望沙龍放棄武力鎮(zhèn)壓政策、與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