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遼寧撫順市望花區(qū)北厚棚戶區(qū)一家三代人在新房明亮的窗前憧憬未來(2005年11月17日攝)。< 詳細 > |
|
|
|
 |
幫扶困難群眾工會責無旁貸 |
|
|
幫扶工作意義重大,只要能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就能讓困難群眾的生活困境緩解一點———而這,正是工會組織幫扶工作的最大成績。對此,遼寧工會組織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擔當起了這份黨和政府的重托,同時也不負困難群眾的希望。< 詳細 > |
|
|
|
 |
棚改提高構建和諧社會本領 |
|
|
棚改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改變了城市面貌,也提高了黨委和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棚戶區(qū)改造作遼寧省的一號民心工程,既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也直接考驗黨和政府開展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 < 詳細 > |
|
|
|
 |
彰顯執(zhí)政為民核心價值 “棚改精神”的時代蘊涵 |
|
|
2005年3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全省5萬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qū)改造任務。截至目前,全省14個市共改造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qū)1212萬平方米,改善了34.5萬戶、120萬人的住房條件,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任務。< 詳細 > |
|
|
|
 |
時評:“棚改精神”真可貴 |
|
|
兩年時間里,遼寧省1200多萬平方米低矮臟亂的棚戶區(qū)被改造,代之以整潔亮麗舒適的高樓新居。干部群眾把棚改過程中體現的“為民、拼搏、實干、協(xié)作”精神,這種“棚改精神”凝聚的是遼寧省各級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憂民情懷。< 詳細 > |
|
|
|
|
|